| 單法益 | 複法益 | |
|---|---|---|
| 單行為 | 法條競合 | 想像競合 |
| 複行為 | 與罰的前、後行為 | 實體競合 |
法益的分類
| 法益 | 個人 | 人格 | 生命 |
| 身體健康 | |||
| 自由 | |||
| 名譽信用 | |||
| 秘密 | |||
| 財產 | 個別(如竊盜、搶奪、(準)強盜、侵占、毀損) | ||
| 整體(如詐欺、恐嚇取財、重利、背信、贓物、損害債權) | |||
| 超個人 | 社會 | 公共安全 | |
| 公共信用 | |||
| 善良風俗 | |||
| 國家 | 存立安全 | ||
| 執行職務公正性 | |||
| 權力作用 | |||
| 司法權正當行使 |
意思表示不自由之撤銷
- 民§92
- 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,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。但詐欺係由第三人所為者,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或可得而知者為限,始得撤銷之。
- 被詐欺而為之意思表示,其撤銷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。
- 民§801
- 動產之受讓人占有動產,而受關於占有規定之保護者,縱讓與人無移轉所有權之權利,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。
- 民§948Ⅰ
- 以動產所有權,或其他物權之移轉或設定為目的,而善意受讓該動產之占有者,縱其讓與人無讓與之權利,其占有仍受法律之保護。但受讓人明知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讓與人無讓與之權利者,不在此限。
| 不自由之原因 | 撤銷/對抗對象 | 明知(§92Ⅰ本) | 不知 | 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因重大過失 | 因輕過失 | 不得而知 | |||
| 詐欺 | 相對人 (§92Ⅰ但) | 得撤銷/對抗 | 得撤銷 | 視「可得而知」之界定 | 不可撤銷 |
| 第三人 (§92Ⅱ) | 不可對抗 | ||||
| 脅迫 | 相對人 (§92Ⅰ但書反面) | 得撤銷 | |||
| 第三人 (§92Ⅱ的反面) | 得對抗 | 關於動產占有之讓與, 與§801、§948Ⅰ對抗 | |||
須注意的是
訂閱:
意見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