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參照王澤鑑《民法總則》(2008年10月修訂版,下同)第七章第二節
依內容分類
-
得附條件
-
真正條件
- 偶成:與當事人意思無關
-
隨意:當事人一方可決定成就與否
- 混合:成就與否取決於當事人及第三人的意思
-
不真正條件/非真正條件/假裝條件/表見條件:徒具條件的外觀,而不具條件實質者
- 法定條件:與法律規定完全相同者,為無條件之法律行為。
-
不能條件:以客觀上不能成就的事實為條件者,
- 如為停止條件:法律行為無效;
- 如為解除條件:法律行為無條件。
-
既成條件/已定條件:
- 已確定不成就:同於不能條件。
-
已確定成就:
- 如為停止條件:法律行為無條件;
- 如為解除條件:法律行為無效。
- 不法條件:違法或背於公序良俗者,為無效之法律行為。
-
不得附條件
- 身分行為(如婚姻、收養、離婚、認領):附條件者,一概屬無效之法律行為。
-
單獨行為(如解除、撤銷、承認、抵銷):附條件者,
- 原則上為無效之法律行為;
-
例外:
- 附加條件經相對人同意;或
- 條件之成就與否,純由相對人決定。
使法律行為無效者
- 純粹隨意、僅繫於債務方意思之停止條件。參照:最高法院55台上214判決
- 以「確定已成就者」為解除條件。參照:68台上2861判例
- 以「確定已不成就者」為停止條件。
- 以「客觀上不能成就者」為停止條件。
- 違法。參照民§71
- 背於公序良俗。參照民§72
- 附於身分行為。
-
附於單獨行為,惟有二種例外:
- 附加條件經相對人同意;或
- 條件之成就與否,純由相對人決定。
歸屬於無條件的情形
- 與法定條件完全相同者
- 以確定已成就者為停止條件
- 以確定已不成就者為解除條件
- 已不能成就者為解除條件
- 「非純粹隨意條件」定義(第455頁)中之「積極」何解?如契約為「汝如未考上駕照,贈汝腳踏車」是否屬消極?若為消極,究屬何種分類?
- 承上,若為「汝如考上駕照,贈汝汽車;如未考上,贈汝腳踏車」究屬一個或二個贈與契約?
- 「非純粹隨意條件」與「混合條件」其實有競合可能。
- 「贈汝此車,如汝不用或/且我欲用時需還我」是否合於隨意條件「當事人『一方』之意思可決定條件成否」之定義?本例係屬純粹或非純粹?
- 「純粹隨意條件係繫於債務人一方之意思者,如為停止條件,其法律行為無效」真的也適用於雙務契約?
- 「以已成就之事實為停止條件,應認法律行為無條件」是否會生「探求當事人真意」之問題?即:若「汝如通過英檢,贈汝汽車」乃為使相對人致力於語言學習(而非能力鑑定)時,是否真無疑議?
- 民§335Ⅱ(抵銷之意思表示,附有條件或期限者,無效。)是否有例外可能?即若:附加條件經相對人同意,或條件之成就與否純由相對人決定時?
- 民§948Ⅰ之「保護」與動擔§5Ⅰ之「對抗」的衝突結果,為何是以後者優先適用?(第467、468頁)
- 最高法院88台上3254判決關於廢棄部分
瑞記公司應於系爭機器試車完成時,給付價款三百八十一萬元,於試車完整調適運轉正常生產起一個月內付清尾款等語,似係預期系爭機器將來必可試車完成正常生產,以該事實之發生為債務之清償期,並非以之為付款之停止條件。原審未注意及此,遽認其為付款之停止條件,已有未合。
這確實是「欲於條件成就時,發生『清償期確定』之效力」,何以非屬民§99Ⅰ謂之「停止條件」?
當事人預期不確定事實之發生,以該事實發生時為債務之清償期者,應認該事實發生時或其發生已不能時,為清償期屆至之時;
「發生已不能」亦有「清償期屆至」之效力,法理何在?
倘債務人以不正當行為阻止該事實之發生,應類推適用民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規定,視為清償期已屆至。
條文位置極近,實難想像「『民§102Ⅲ未提及§101』乃屬立法疏漏」,何以竟不能解為「有意省略」而(如民§92Ⅰ但、Ⅱ)採反面解釋,認其不得類推適用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